
什么样的衣服才算汉服?为什么说清代衣服就不算汉服?
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中华名族传统服饰,不是特指汉朝服饰,唐代的齐胸襦裙,宋代的褙子,明代的马面,……我们统称为汉服。汉服是上衣下裳制,有的会有大袖衫。
为什么清朝的服饰不是汉服:
众所周知,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而清朝推行满族服饰,所以算不得汉服。
汉服的特点:
穿:
最重要的就是右衽,交领汉服都是右衽,左右。而左衽,代表…死人…。
大家别穿错了!之前我有买山回来和正版店铺对比,原创版型很正。但是山就…一言难尽。它是左衽,改都改不回来!布料也是那种粗糙的感觉。
形制:
汉服主要体现这个汉字,包括汉族,这是因为汉朝时代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之一,可以这么理解凡事汉族统治的古封建王朝都是,但细一点就是特指汉朝时期的服饰。基本现在有许多人穿的汉服都是汉朝风格。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到现在可以归结为所有的古装服饰。
服饰结构:
汉服***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组成: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清朝满族是女真族人,属于少数民族,所以他们的衣服是他们的民族服装,不属于正统的汉服。
我们今天依然管衣服叫“衣裳”,衣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凡服,上曰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
黄帝制定了衣服的式样,就是汉服,汉民族的礼服与常服。之后经过多次变迁,但大体相同。唐朝时国富民强,划分了汉服的多种款式,规定了上自皇帝公卿,下至百姓的各个等级的衣服式样,并且有各个不同场合(祭祀、朝见、日常、聚会等等)的衣服式样的版本。直至明朝,基本遵循上衣下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