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时尚搭配

壮乡服饰文化,壮乡服饰文化介绍

  1. 壮族的头饰服饰有什么特点?
  2. 三月三,广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壮族的头饰服饰什么特点

古代壮族发式普遍流行椎髻:将发盘结于头顶或脑后形成一个锥形。至唐宋时男子椎髻古风渐失,民国后基本汉化,女性则多保留古式。壮族发式呈现地域性和多样性,如龙州一带未婚或未生育的年轻女子以留刘海,梳单双辫,披发或剪平肩发区别;已婚生育的妇女多无刘海,只将头发往后梳结髻或剪平耳根发,成熟大方;老年妇女则留长发,盘髻于脑后,插银针,戴帽或包头巾。装扮老少分明,一目了然。壮族传统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上衣短领对襟,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穿宽大裤,短及膝下。女***饰也以蓝黑居多,头上包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上衣为短领右衽偏襟上衣,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下穿宽肥黑裤,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说到壮族的服饰,要简单一下有名的壮锦。早在战国末年,岭南壮乡开始种植棉麻,纺纱、织锦,染布是岭南壮族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生产活动。那时中原人士还视棉为草,用棉花做的衣服被贬称为卉服,甚至把南方越人织锦与可怕的瘴疠联系起来,然而到了宋元之后,壮锦的价值已与中原的绸缎相提并论,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传说壮锦是宋代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用五光十色的丝绒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编织而成,瑰丽的壮锦就此诞生。织造传统壮锦是壮族女儿必须学会的手工技艺,她们从懂事起就开始编织自己的全套壮锦嫁妆,特别精美的嫁妆会被人艳羡,织锦者更会受人尊敬和礼遇,壮锦从一开始就融入壮族的日常生活,跟壮乡人的婚配嫁娶息息相关。

壮乡服饰文化,壮乡服饰文化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月三,广西哪些好玩的地方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古韵骆越风。2018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16日—20日在武鸣城区举行,4月18日上午10时隆重开幕。活动项目达19个,包括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等内容

作为壮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武鸣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山歌便是武鸣其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武鸣山歌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壮族人用山歌作为一种独特的对话形式,每当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往往三两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更为独特的“歌圩”。 每场歌圩可聚集成千上万的人,有的地方三天三夜都不散场。山歌是壮族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壮族人所唱的山歌内容包罗万象,随着时代变迁,歌圩逐渐演变成以歌唱爱情、向往美好生活为主的男女追逐对唱活动。

歌圩是武鸣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发展歌圩文化,武鸣从1980年起开始主办“三月三”壮族歌节。2003年正式将“歌节”复名为“歌圩”。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武鸣便歌声四起,四面八方的人“闻歌而来”,热闹非凡。在歌圩活动中,武鸣还开展独具特色的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等壮族文体活动,使歌圩多姿多彩,呈现出“文化活动万人空巷,经贸活动盛况空前”的火爆场面,被壮乡人民称为狂欢节、“第二个春节”,文化品牌日益打响。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入选了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2011年,武鸣把活动名称从“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2012年,被评为“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2013年,被评为“中国歌圩文化之乡”。2014年,武鸣申报的“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2017年,被命为“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经过多年打造,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目前已是全国规模最大 、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是武鸣最亮丽的一张文化名片。

  • 2018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16日—20日在武鸣城区举行,4月18日上午10时隆重开幕。活动项目达19个,包括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等内容。

绿水青山搭歌台,武鸣歌圩等你来。

壮乡服饰文化,壮乡服饰文化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乡服饰文化,壮乡服饰文化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ture-uk-amateurs.com/post/693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