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这么多朝代,为什么我们要叫做汉人,传统服饰要叫做汉服?
“汉”本来是汉水的意思,汉水又有***的意思,传说地上的汉水可以通往天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在登基之前,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在汉水上游的汉中,所以刘邦号称“汉王”。之后刘邦统一天下,汉王变成汉天子,人民也都是***。虽然后世中国人也被称为秦人、唐人,但都没有“***”称呼的影响力大。为什么呢?
夏商周虽然是三个朝代,但并不是统一的王朝,夏商周和蛮夷戎狄的关系,更像是盟主和盟友的关系。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是秦,然而秦朝才持续十多年就灭亡了,没有能真正能融合六国遗民。所以秦末六国贵族纷纷起兵,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秦人。而经过汉朝四百年的历史,大家才就慢慢有了统一国家的认同感。
可见,汉朝是华夏族正式形成的时期。之后华夏族又和周边部族不断融合,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汉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和主干,这就是汉族之所以称“汉”的原因。
而“汉服”这个词却是2003年国内的汉服运动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以“汉服”来代指整个华夏族传统服饰。不过这个词很早就有了,早在马王堆出土简牍就写了“美人四人,二人楚服,二人汉服”。因为当时还处于西汉前期,各地还有自己服装特色,所以汉服和楚服才被相提并论。这个“汉服”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服装。
感谢阅读!
因为刘邦封汉王,辖地就在巴蜀(包括汉中)。
汉中是汉水发源地,属于长江流域;西安关中属于渭河黄河流域。
汉中讲四川话,不讲陕西话。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另外:
西安关中平原,不属于西北黄土高原。
西安关中自古属于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属于中原河南,西汉时期,西安就隶属于河南司隶州;东汉称司隶校尉部,由洛阳统领;三国时期归许昌管辖;直到西晋才从河南划出,划入雍州边缘。
汉服,为什么叫做汉服呢,是因为她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民族两个字就可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民族的,而不是一个国家的。
对于***这个说法,其实他也并不是广泛的指,中国的所有人,她依旧所指的是汉民族的人。
我们古时的朝代会有,***与蛮夷之分,那么这个蛮夷,就是少数民族,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之类的,而***则是当时的统治者,
所以并不是说***与汉服,是一个统称
有什么被日韩“偷走”的传统文化?
日本和韩国是两个奇葩国家,抛开经济不说,文化方面,抄袭和作***是常态。可能汉唐时代受中国古文化影响太深了,以至于无法超过和创新的时候就想着克隆中国文化或者直接抢注中国古文化,这是***裸的偷窃和强盗行为。但是人家厚颜***的做到了。只因国人不重视文化传承,让很多东西被日韩抢注和申遗成功。
古代的东方乃至世界,中国都是世界上第一强国,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几千年。其中朝鲜半岛、越南中国进行了直接统治一千多年,日本呢?他们是直接把中国文化直接搬走了。
日本:
日本汉方——都是在我国经典中医理论和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里面挑选出来的,足足148种被抢注成功(下文附图)和服—中国吴服,尖头筷子—中国筷子,平***名片***名—中国隶书草书,水稻—中国东吴水稻,漆器—中国漆器。还有春节(明治维新后取消),茶道,书法等
韩国:
多数跟日本一样。端午节被韩国人冠以“端午祭”而获得世界非物质化遗产后,又一则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被韩国人瞄上,那就是《周易》。《周易》的核心显性图形是八卦图及相应的卦象符号,韩国的国旗上就有八卦卦象符号,据悉,韩国民间已经有了将《周易》作为自己的非物质化遗产申遗的动向,只不过他们可能会像端午节那样,将《周易》改得更适合他们的民族文化。此类内容在网上一流传,即引起网民愤慨,一片哗然,纷纷指责韩国。与此同时,曹季敏等11名河南省人大代表建议《周易》“申遗”,他们认为,申报《周易》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尽快申报,《周易》及其卦象符号可能就是韩国下一个争抢的“世遗”项目。
总结,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其他人拿不走,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除了传承下去,还要让其他国家承认是我们的东西。我辈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