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布料那么珍贵,古人的衣服还做的这么宽大呢?
因为古代人有钱,人们都穿着华丽的礼服过日子。男人们都峨冠博带的去犁田、插秧,下地干活;女人们都满头珠翠、涂脂抹粉、锦衣绣带的烧锅做饭洗衣服捡大粪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也许上千年或者百年之后的人只喜欢有钱的人、穿的好的人,特别是贵族、皇族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了让后人记住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后代不觉得他们丢脸,他们只好拼了,不吃饭不消费只为了穿好衣服只为博取千年后那历史的一瞬间。
更因为他们有先见之明,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有贵族有皇帝会问“何不食肉糜”,那到很多很多年后的人们问“何不享受生活,为什么披麻穿草鞋”也就不奇怪了。有人高呼“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就留下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类的称呼,且用这个称呼的何止千千万万。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死了既没有青铜马车,又没有神鸟陪葬,更没有精美壁画可以再现生活。有的只是也许大概可能某个倒霉的考古学家,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一层层相互迭代的土层里杂七杂八的骨头,也只能一无所获的走了。所以不管是***圈还是***文艺圈关于古代还有芸芸众生是缺乏证据的,贸然复原多不严谨。毕竟就连现代社会穷在闹市无人问啊,何况古人乎!
所以,别因为古人布料那么贵,衣服还那么宽大而嫌弃他们,毕竟据说几万年了人类的生物性是没有变化的,也许他们只是仅仅洞察了愚蠢是一直会伴随着很多人。
布料是不是珍贵,那是另一个问题。衣服宽大,这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现在的衣料不是那么珍贵稀少了吧?女明星走红毯的时候,又露肩又露背,难道是舍不得花钱?
古人并不是所有人,都穿宽大的衣服的。
一般平民,穷人,是“青衣小帽”,“短衣窄袖”。甚至连富家女子,家常衣着,也不是总穿着曳地长裙的。
巴金《家》里有一个情节,梅表姐和母亲到亲戚家避难,匆忙之间,“都没有系裙”,只穿着长裤。既然是匆忙避难,当然不是故意打扮,那么长裤、不系外裙的打扮,不是为了时髦洋气,只能是家常便装。
宽大的衣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装饰,只有礼仪场合,以及富贵人家,才能宽衣大袖长袍拖地。
例外的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时人服食“五服散”成癖,诱发了严重的皮肤病,即使是柔软的衣料摩擦皮肤,也会受伤流血。所以当时人喜欢穿宽大的衣服,还不经常更换。
于是爱长虱子。连“扪虱而谈”也成为趣事雅闻。
并不是所有古代人都穿那么大的衣服。
平民整日工作,所得尚且不能糊口。那有余钱去弄那些华而不实的宽大衣服?而且这些宽大衣服穿了干活都不利索。
所以平民穿的都是短衣,短裤。
而且布料也不贵,麻布葛衣。能蔽体就行。
能穿的起宽大衣服,昂贵布料的都是达官贵人。对于他们来说钱算钱么?
古代布料珍贵,古人为什么不省点布料?那么宽大的衣服,一改二都不是问题啊。
古代衣服并非都宽大,宽大衣服也分类。不是什么人都穿的起,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
长短显身份,质地明贵贱,服色分地位,纹饰别等级。左将军都不想和中郎将穿一样,人家贵族稀罕和咱们平民穿一样?
旧礼制下,身份地位等级森严,首先体现在形象上。周朝《仪礼》记载了贵族祭礼、朝拜、宴会、婚丧、交际等各种礼仪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