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谁了解云南烤茶?是怎样的?
要说用土陶罐烤茶、泡茶,我是最熟悉不过了,记得小的时候,这是我们家乡每个男孩子必须学会的一门技艺,因为按我们老家那时候的规矩,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去订婚的时候,女方家拿出茶罐、茶叶、杯子来招待的时候。男方必须抢着来做这个事,一是不能让长辈泡茶来服侍你,二是要考察男孩子是否勤快、是否心灵手巧,三是通过泡茶、递茶的顺序考察男孩子对人的礼貌规矩,主要程序是这样:
一、首先要烘罐、炒茶,那时候我们农村家家堂屋里都有地炉,主人家把茶具、茶叶拿来后首先在地炉上烘茶罐,要把茶罐烘到一定热度,要掌握着不能烘得太热,也不能太低,烘太热茶放进去会炒煳了,太低茶炒不香,水冲进去不会翻也不行,温度烘合适后把茶放进去后不停抛摇,把茶炒香。
二、冲泡茶,茶炒香后要接着冲水泡茶,水要烧开准备好,冲水时要掌握好量,水冲进去不能翻出来,第一次冲一点水把茶泡开,息一下再把茶罐充满。
三、倒茶,在烘茶罐时就要准备茶杯,看看有几个人就用开水把茶杯洗好,倒茶时每个茶杯里倒一点,因为这时茶水还少,所以倒完接着冲水接着再倒,倒了第二次就要递茶了。
四、递茶,递茶时要把杯把留给接茶的人,递茶要按辈份顺序来,先递最长的,要双手递。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学的烤茶、泡茶技术,这样烤出来的茶喝起来很香,茶味很浓,这些年随着忙忙碌碌的生活这样泡茶也好久没喝过了,很怀念!
云南出好茶,多地少数民族聚集地尤为爱好喝烤茶(古代烤茶这暂且不表),烤茶因民族习俗不同也不近相同。例如大理的烤茶,用瓦罐烤茶时放入乳扇,甜枣,文山烤茶须先放入一些大米,待米烤香后投入茶叶至烤香,冲入沸水而成。临沧烤茶也称抖抖茶,用瓦罐在火塘边将茶叶烤香,冲入沸腾的山泉水,饮后精神抖擞。其他还有傣、蒙、哈尼、拉祜族……
烤茶时放入姜桂糖也别有一番风味!
本人亲身经历,偶尔也做烤茶。
在云南滇西有一个白族世居的地方,叫剑川。剑川县的木雕举世闻名,还有一非物质传承文化:黑陶,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剑川的土质适合做陶,土陶制作在剑川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一个黑色的烤罐,就能做出喷香的烤茶。黑陶的茶盏,用它来做烤茶,可以使用不同的茶叶,甚至是最差的尾茶,也能做出醇香的美味。
剑川烤茶也称“抖茶”、“百抖茶”,先将陶壶放在火上烤一下,烤干里外的水汽,然后放入茶叶烘烤,在烤的过程中,不断地翻抖烤茶器,直到茶器里的茶叶香气四溢,才算烤好了。茶烤好了,马上倒入滚烫的开水冲泡。瞬间茶器沸腾了,扑的一下子泡沫溢出了,这个过程叫“响茶”。将泡好的烤茶经过滤倒入公道杯,然后再分倒在在小杯中,这时茶香已经飘进嗅觉,迫不及待了。
黑陶的材料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锰等元素。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这种陶具大方美观,广泛的使用于滇西北部以及我国的藏区,烹饪饪出的食物有着现代化的炊具所无法提供的地道的泥土味。
黑陶与烤茶两项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其在现代生活中走进城市,饮茶、品茶融入古老的文化,也使火塘边的温馨不仅仅是记忆,变成了可能与现实。
云南黑陶最有名的就是迪庆高原的尼西和大理剑川,他们都是古老的人工制作方法,所制出来的产品古朴而又不失华贵,用来烤茶和炖煮食物的容器,美味一绝,值得收藏。
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并且作答:
所谓云南烤茶,顾名思义就是云南少数民族独特有的饮茶习俗,用陶罐烤茶,历史悠久,韵味十足,至今在以一些比较原始的村落中,还依旧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茶习惯。
烤茶可以说是生活在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因为气候寒冷,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人们一般都会用陶罐来烤茶,也会有人用铁锅来烤茶,而佤族人的烤茶是直接将茶放在石板上烧烤。茶叶在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或者颠簸,待茶叶烤脆喷香后冲水开水饮用即可。
烤茶的种类有很多,咸甜苦辣,就如百味人生,不仅是艰苦劳作的人民的能力来源,更是他们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烤茶虽好,但味道不适宜太浓,茶龄不足的人初次体验会有醉茶的危险。对于世代都离不开烤茶和火塘的少数民族眼里,茶非烤不得喝也,不浓也是不好喝的,烤茶对于生长在西南地区的人们是有一个很深的情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