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世宗的陵墓中能找到《永乐大典》正本吗?有什么相关故事?
《永乐大典》正本是否做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在目前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不足以保证被开掘陵墓及陪葬物品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更为现实的课题是: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确实保存在永陵地宫中,经过400多年的岁月,它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完好?一旦将来有可能出土,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保护《永乐大典》?经过400多年的岁月,永陵显得有些面目沧桑。如今,永陵和它的主人嘉靖皇帝却因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将来正本的出土无疑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然而,这一切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地探寻。
我认为不能。
永乐大典是朱棣的得意之作。
朱棣登基以后,由于皇位来的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所以想要做点什么,以向世人、向朝廷、向自己的老爹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而不仅仅是一个抢了自己侄子天下的人。
《永乐大典》是古今集大成的第一本书。
这里边概括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文献,可以说是当时的文学最高殿堂。
所以,写一本书也被当做国宝来看待。
当年,郭沫若想要挖开长陵和永陵,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永乐大典》。
题主你好,首先介绍下《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整理知识,命解缙等人修书。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初名《文献大成》,但成祖不甚满意,永乐三年,命翰林院大学士,内阁首辅兼太子少傅解缙,大学士姚广孝修书,永乐六年正式成书,历时六年修成,全书共22877卷,11095册,字数是惊人的3.7亿字,约动用两千多人编撰,包含明初之前的古代典籍七、八千种之多。是包含明初之前的中国古代各种学科文献资料的宏伟巨著,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综合丛书无法媲美的华丽巨著!
由于明世宗嘉靖皇帝十分喜欢这本丛书,经常随身携带,并命人抄写了一部。《永乐大典》原本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针对其原书去向一直是个谜,据猜测原书是给了朱厚熜陪葬了,但是永陵经探测已是全部积水,即使真的就在陵墓中估计也可能是毁坏殆尽。另外《永乐大典》正本去向一直为人争论,或说毁于明末战火,或说陪葬嘉靖。不管她正本去向如何,如此一部辉煌宏伟的中华文献至珍,怎不牵动着热爱中华文化的亿万儿女心?!
正本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副本命运更令人惋惜顿首!乾隆年间大典就遭到过官员的***,清朝道光以后,官吏从中***,大典副本进一步损缺,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只剩5000多册。后再清点,竟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战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大典几经浩劫,不可谓不叫人痛心。经考查,美国、德国、越南、韩国等国家的图书馆也收藏了少量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零本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还不断有所发现。顺便说一句,中国历朝历代史上,官员偷书的勾当本人还真是少有耳闻。。。
关于嘉靖抄也是散落各地,其中一册中的两卷现存于美国亨廷顿图书馆。这就是《永乐大典》的全部概况,由于解答有字数限制,详细细节就请题主自己百度或书籍了解了,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