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各个地区的稻作文化有哪些?
中国不同地区的稻作农耕文化中,其社会生活、民间习俗等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稻作文化的影响,并与稻作生产有着密切紧要的联系。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饮食、服饰、医药、交通等生活方式,水利节气观察、水稻种植技术、生态农业等民间农艺,耕作习俗与乡规民约,米市、牛市等经济贸易习俗,都与稻作有联系,形成了稻作文化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以中国湖南为例,经过长期的稻作生产,湖南形成了丰富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稻作文化,在民间信仰、岁时节气、民间游艺方面莫不有所体现。如农历六月初六是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传统农祀节“禾兜节”。每到这一天,农人杀鸭敬五谷大神,并宴请亲朋友邻。吃饭前,主人戴着斗笠到田头给五谷大神挂青,设酒祭奠。再以中国广西壮族聚居地区为例,其稻作民族有多种盛大的群众性祭祀节日活动流传至今,开春时节为了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而举行的蚂拐节,插秧时节为了祈求稻秧茁壮生长而举行的田垌歌圩,收获时节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春米舞、扁担舞等,这些都是稻作民族的祭祀节日活动,其与稻作文化的盛行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再拿中国的云南地区来说,其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中国的南方农耕稻作文化,由此而衍生出稻作耕种礼仪、稻作民族音乐、对歌寻偶歌圩等,即是稻作农耕与稻作民族之间融合的体现。
(G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