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如何推广汉服民族服饰?
汉服不应该大面积推广,在小圈子里流行就行了。一些人总是想着复古,迂腐不堪。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代表了一种落后的生产力,违背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已经被社会给淘汰了。
汉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款式,但总体来说,穿起来太不方便了。有的汉服袖子特别宽大,古代的时候里边可以放一些银子,对于今天来说没有一点用处了。人们穿的现代服装,方便舒适,比汉服实用多了,汉服中看不中用。
汉服推广的第二个难点在于传统文化的丢失,人们已经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了,对汉服不感兴趣。浅薄无知的人穿上汉服就和戏子一样,带给人的不是高雅,而是庸俗。大多数人从心理是***汉服的,总是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汉服。如果谁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肯定会被人所鄙视,认为是神经病。
汉服推广的第三个难点在于价格高昂,普通人负担不起,一套汉服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而且穿了汉服之后,还必须买一些饰品,头上的金钗、凤冠、耳环,花费很大。汉服属于贵族的服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奢侈品,中产阶层以下的根本消费不起,而社会上大多数是穷人。
汉服虽然代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但我觉得,有一部分人喜欢就可以了,没必要让***都穿汉服。汉服有点不合时宜,没必要大面积推广。
“汉服”到底是哪种服饰?真正的汉服恐怕只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服饰和画像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汉朝已经是遥远的历史朝代,跨越这么多年的古装,到底有多少价值,值得商榷。其实如果说鼓励大家穿“汉服”,不如让大家随意选取自己喜欢的款式来穿。不要老是以为民国服饰就是满清服饰,其它朝代的服饰都不是汉民族服饰。
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
汉服其实是应该大力推广的,有些人说到汉服,就提什么名族问题,怕影响名族关系,怕少数名族兄弟多想,因为汉服的消失完全和一个少数名族有关,。还有就是说恢复汉服是为了复古,穿着不便的说法。这种言论完全都是一派胡言和对历史对中华文明的不尊重。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身上流淌着汉人血脉的一员,我为我的国家,我的身份,我的民族而自豪,我也为我有55个少数民族兄弟而自豪,但宣传国家民族的时候,5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但汉族却穿着改良于西式服装的中山装甚至穿着西装,我们就不禁要问了,难道,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么?汉族穿着汉服,会引起民族问题么?显然是他们多心了,或者,他们自己有一种怪异的自卑心理,怕少数名族兄弟介意?怕恢复汉服牵涉到谈及那个时代而遭致名族仇恨?
真的太可笑,虽然恢复汉服避免不了谈及那个时代的剃发易服,避免不了谈及那个时代的大***的,但我们都是新世纪的中国人,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并不会也不可能去宣扬名族仇恨,我们只会以史为镜,我们只想不让自己民族的文化彻底的被人为是没有。这都是正常的,就算少数民族兄弟也会支持我们的汉服的。
要说恢复汉服是为了复古。那这些人就更无知了。其实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作为历史悠久最注重衣冠礼仪的国家。我们的传统服饰不仅是服装,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荣光和辉煌。对我们来说。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春秋左传正义》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尚书正义》注:“冕服***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就是文明的代名词。恢复汉服不是复古,而是让一代代的中华民族后人,一代代的***后裔,通晓我们的礼仪,牢记我们的文明,而且更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华夏在世界文明史上绽放出怎样闪耀的民族之光。
我们的汉服,不仅是明朝的汉服,汉朝唐朝的汉服,更会是我们改良后的适合日常穿着,或是节庆,人生重要节点的礼仪用服,说什么不适合穿着的也可以退散了。
困难重重就是这些原因,这些自卑,不懂汉服,不懂历史,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来的阻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国家很多时候的礼仪庆典已经不在用长袍马褂改用汉服了,这是我们的胜利,但更应该持之以恒,去宣传,去普及,去让我们的同胞都了解,都知道汉服。
复兴汉服,任重而道远。
汉服的传播从来都不是行政命令,爱则穿,不爱则观,谁也没必要跳出来说三道四,甚至伙同***诋毁我汉服。
我***认同汉服,不问因由,这是我们的根,哪怕它现在不完美,我们都在期待它发展到完美的那一天,我们支持它的商业发展,现代社会是商业化的时代,只有商业才能让汉服兴旺发达。
讲到这个我就想吐槽。
为什么汉服如此难以推广?汉服爱好者们总是怪我们普通人不支持汉服,不为本民族服装推广尽一份力量。
我自己也是汉服爱好者,但我却想说,为什么汉服难以推广,真的是我们嫌汉服穿起来麻烦吗?现代服装不少衣服穿起来也很麻烦,真的是我们不支持汉服的推广吗?汉服那么美丽,但我们普通人真的是爱莫能助。为什么?真正的答案及就在于你们宣传的汉服已经走入歧途了。
看看现在汉服爱好者平时宣传穿的是什么汉服,男的穿的都更锦衣卫或者楚留香一样,女的穿的都几层叠加,各个都是公主小姐。我就问这种汉服一般人穿的了?
你们总是说,为什么[_a***_]马褂那么多人穿,你们都被满清毒害了,我就问你们所讲的汉服多少钱一套?旗袍马褂(不指品牌)多少钱一套,这就是原因,如果推广的旗袍马褂是如同如懿传延禧攻略里那样的旗袍,你看可有人穿?到日本看看,人家男士的袴和女士和服可有那么复杂,都更睡衣一样,也没见人家日本的民族服饰都是战国武士装或者公主装。更有甚者,还要求穿汉服就要搞古代发型,女的还好,男的要求带冠,现在都是短发带毛的冠,你搞那么复杂,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的穿衣服了?
如果真是想把汉服推广开来,那就应该要把汉服简化、平民化,这才是推广的第一步。我的几件汉服,就特别简单,穿出去大家依然讲很好看,我穿的也自在自然舒服,你让我穿个楚留香那样的,或者给我一个飞鱼服,好了,第一我买不起,第二这到底是COS还是演出?
汉服热的背后,作为传统文化的汉服是怎样在现代媒介中传承的?
我认为作为传统文化的汉服,在现代媒介当中,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传承的,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视频,国风类***。国风类***,三个方面。
***自媒体
在现今的***自媒体来说,有许多地方都凸显出来了,对于汉服和相关的国风类文化的重视,就像在斗***,微视等平台我们可以见到有许多的身着汉服的小姐姐的拍的***,获得极高的点赞量和评论量,这些都是其优美的表现形式和漫长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度,通过***这一直接的视觉形式来达到对年轻人的***和影响,继而解决在现代媒介当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之美的问题。
国风类***
主要是来源于那些古风类和耽美类的***领域当中,现今有许多的网络***和网络IP被翻拍成***剧的各式各样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类表现形式,汉服在我们所阅读的文章和***当中频频出现,而其特点的描写等也对现代人,造成了一定的***,在西服等各类西化的服饰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对于传统服饰的喜好和一样的表现形式使得那些喜欢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和喜欢传统诗词文化的年轻人更伟大,去接近与了解汉服文化,继而通过他们在传承下去。
国风类***
现今有许多的网络小***等国风类的***节目,也有这像花粥等国风类原创歌手的分布,这些歌手,源源不断的提供与传统文化和传统表现性是有关的内容。各方面的消费产品,在这一方面,距有车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声音的媒介直接传达,比视觉上的传达更为的精准,并且更为的深入人心。
这就是我最传统文化的代表汉服在现代媒介当中,主要通过三种方面,***,国风类***,国风类***等方面的回答,欢迎大家指正点评。
一种强势流行文化的出现,并不仅仅靠文化本身,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并不仅仅是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它依托于中国整体的强势崛起。国力强,则文化强。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必须依靠国家战略。我们举个例子,曾经的韩流是怎么来的?那就是韩国将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政策倾斜扶持,重金打造,然后推广,韩剧热播、韩国流行乐、韩国艺人、韩国时尚……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韩国产品。想一想,一个中国人怎么会买韩国产品的?那就是被文化先植入了。切断文化这个源头,韩国产品还能影响消费者吗?与之相比,中国文化对产品所能产生的巨大推动力远没有释放出来。我们今天谈产品升级,很多人会关注科学技术,这当然是基础,而仅仅科学技术是不够的的,一定要使用文化杠杆,而文化杠杆的使用就要依靠现代传媒。汉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层面的、更宏大的系统文化工程推进,可能才是这些传统文化真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