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三亚陵水旅游才知道新村渔港生活着疍家人,你了解疍家文化吗?
“胥家人"被称为“水上吉普人",以船为家,以打鱼为生。
胥家人勤劳朴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胥家文化在逐渐消失,主要因为治疗、子女就学等问题,大都以胥家人都住上岸了。
传统的疍家人以***为生,长期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俗称“水上吉普赛人”。随着对海洋环境进行保护,我国每年都有几个月禁渔期。疍家人从***改为了养殖海产品,从流动居住变为了永久居住。岸上开始有了房子,但生活习惯仍未改变,大部分时间仍在渔排工作和生活,用上了电,电器设备一应俱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告别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日子,子女就学己上岸了,就业选择也多了,真正意义上的疍家水上生活己经不多见了。
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疍家人是生活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一带的海上渔民,古时候他们没有房屋,没有土地,没有户籍,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 ”
关于“疍家”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古时疍民备受欺凌,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是没户籍的,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
疍民在很多不明故里的人眼里是被欺凌者的代名词。但正是这样一个弱势族群,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简朴的智慧围海造田,造出了滩涂沃野,创造了咸水种植方法,修筑海边基围养虾种植莞草,把陆地从海中一点点“围”出来。
由于靠近大海,大风大浪让疍民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打鱼也很难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于是,一部分疍民开始向岸上悄悄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两栖疍民”。
现在三亚的疍家人,多以餐饮渔家乐为生,猴岛附近有个疍家人部落,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视频加载中...这是我在陵水拍的照片
海南的疍家文化与福建、广东的渔民生活相似。海上的生活造就了渔民的顽强、抗争、聪慧、勇敢、勤奋的性格。蛋家人手工渔网,工具,木船等等的制作反映出渔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海南的三亚有个南边海渔村,在渔村门楼牌坊附近的南边海路就有疍家人自发建立的疍家文化博物馆。这里馆藏了很多蛋家人制作的古老的渔家出海做工的一些历史痕迹的纪念物品。疍家人传唱的代表人,在这里管理这个博物馆,一次参馆的机会,这位老先生详尽的介绍了疍家的文化社区渊源。一晃几年的时光过去了,条友的提问让我又回想那个博物馆,不知道是否还在,这个民间的展览馆记录了疍家文化的历史,是一个难得的民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