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红心猕猴桃当文化产品做,很多人认为其有毛病,您咋看?
谢邀答。
当然可行,成与不成的关键在于参与和关注它的人的多少,上流社会推动的多少。
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其中以某种物品为依托而产生的文化有很多。
我国的玉文化,就是以玉这种石头为依托产生的文化,宗教中用它,丧葬中用它,人们收藏佩戴它,文人骚客歌咏它,各阶层一起努力,形成了很强的一种文化。
既然本来无用的一种石头可以形成文化,能喝的茶叶和酒也能形成文化,那么,能吃的猕猴桃为什么就不能呢?
对文化的推动和包装我们应该学学日本。他们成功的把学习我们的茶、唐刀、折扇、纸伞、服饰、建筑工艺,等等好多本该是我们的东西通通捣鼓成了他们的文化。
日本是个***贫瘠之地,没啥好东西,更没啥特有的东西。即使这样,他们也成功地把樱花这种世界多地都有的林木花卉包装成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做的很成功,使全世界人民看到樱花就想起日本。
樱花不是日本特有,日本也不是樱花的原产地,但他们却做成了。
猕猴桃因营养价值高被称水果之王。原产地在我国。试想如果猕猴桃原产地在日本,早就被小日本包装成文化了。
只因我们地大物博,好东西多,文化博大精深,被日本学去一些,被韩国窃取一些也无关痛痒;可以包装打造成文化的东西不计其数,所以就有人觉得把猕猴桃打造成一种文化是笑话——那么多可以打造的,却偏挑选了小小的猕猴桃!
首先你这种文化与产品的嫁接没毛病,但是你在此基础上不能过度的解读和宣传。
有没有文化内涵,是由产品来决定的,过度的宣传、加价,只能毁了产品的好感度;
花费多少心血才能决定产品的最终价值,而不能仅仅靠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