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朝代,为什么近代有些人只崇尚汉服呢,还是说汉服是统指整个古代的服饰呢?
说到汉服,并非代表是汉朝的服饰。因为我们是汉民族(华夏族),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服饰的统称。
炎黄时期至清朝以前,汉服是我们的国服,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重拾文化自信,穿我们汉民族的衣裳也是妥帖的很了,东方气质美不可言。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附一张我本人的汉服照~[害羞][笑]
看了各个楼层的回答,专业学术,我就来点非学术的吧。现代人对中国的传统服饰简单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汉服,狭义的汉朝时期的汉民族服饰,广义上对襟褥裙罩衫的古人服饰都可以叫汉服。第二类,旗袍,这个不用多说,清和民国的代表服饰。第三类,蒙古族服饰,现代人眼里的少数民族服饰基本上都被蒙古族服饰替代了,电视剧中的各种野蛮人的特质都靠蒙古族特色服饰来彰显了。这样看,汉服在现代不明真相的群众眼里被用来替代一类古代服饰,这类古代服饰在各种美眉的眼里最仙,符合妹子们装清纯显闲静扮仙子的审美需求是汉服火起来的核心原因。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汉服同样如此,但汉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交领右衽。
所谓交领,就是上衣不用钮扣,不用拉链,而是在胸前交叉。
所谓右衽,就是前襟左在上,右在下,向右掩。
直观的说,就是交领成“y”状。
在古代,右衽代表华夏,左衽代表蛮夷,马虎不得。
近来汉服的大热,其实是随着传统文化复兴而兴起的一股潮流。
汉服,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与许多传统文化不同,其在历史上是由于清朝的“剃发易服”而中断,并非源自西方文明的入侵。
关于复兴汉服,我是这么想的:刻舟求剑式的复古并不可取,我们今天的汉民族需要的并非是完全***的古代服装,而是考虑如何将汉服的元素融入现在的服装之中。毕竟服装还是要看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而汉服运动中许多服装其实是古代的礼服,而非常服。也就是说,本来就不是古代老百姓穿的服装。
同时,对于汉服的复兴来说,一味的复古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古代那么多朝代,为什么近代有些人只崇尚汉服呢,还是说汉服是统指整个古代的服饰呢?
——前言——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由于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中国很多的古装***剧被搬上了荧幕,剧中的古装非常的好看,让不少人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服饰——也就是“汉服”,但是为什么叫“汉服”呢,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下面跟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相信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汉服是指汉人的服饰并不是指汉朝的服饰。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中国人口的90%以上,之所以叫汉族,是因为汉朝是中国最早期的大一统的强盛王朝,虽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是秦朝统治下的很多区域并不服气,不愿意称作秦人,而且秦朝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老百姓还没有形成称自己为“秦人”的习惯,在秦之后的汉朝存在了四百零七年,人们在汉朝的统治下经过了几十代,自然形成了“***”这一称呼一直至今。
平常时候,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服饰也有其他称呼,也有人叫作唐装的,这是因为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让中国的商品和文化走向了全世界,唐朝是中西方的交流的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很多外国人将中国人称作唐人,中国服装称作唐装,直到现代,[_a***_]还有很多的唐人街。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汉朝无疑是中国文化的大一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者,我们汉族人被称作***,服装自然就是汉服,所以汉服是中国整个古代服饰的统称。
那么,古代那么多朝代,为什么不叫“秦”服,也不叫“宋”服,偏偏叫“汉服”呢?因为我们是华夏民族也就是汉族。那么汉服,也是汉民族的服饰。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明代末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统称为“汉服”。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汉服最美丽的归宿,莫过于是在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可以郑重其事地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汉服,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比起那些时髦的新衣服,想来只有延续华夏千年的汉服足以撑起这个角色。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身穿汉服的中国人可以惊艳全世界。
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诗词歌赋。古散文皆赋,因拼凑韵律,***借文字费解。后改为白话文,赋就不存在了。所以现代人要读懂古文更费解了。经类,药类,卦类,阴阳宅类,针灸类,等金汉类。又如老子,道德经,阴符经,参同之类,故意隐藏弦外之音,话外话不向白话文直白,更难理解了。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脸面寻列缺,发热合谷收。之类的。
野狐试答
题主好,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韵文体,介乎在诗歌和散文之间,赋起源于战国,胜于两汉,宋以后逐渐衰落。
《周礼》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作“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是铺的意思,《诗经》中的赋,作为铺陈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赋体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制,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虽然并没有以赋来标示,但西汉刘向校书时称为“屈原赋”,后世也把屈原作为赋的鼻祖。
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总的特点是:“铺***摛文,体物写志。”赋随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赋又有着一些具体的特点。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始,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汉大赋一般都是长篇巨著,结构严密,气象宏大,文***飞扬,肃穆凝重,具有庙堂气息,被看作赋的正宗。汉大赋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典多,偏难字词很多,有以此夸示才学的嫌疑。汉赋是“劝百讽一”,劝帝王节俭,结果是以夸富和炫耀为主,汉大赋代表作有《上林赋》、《子虚赋》。
骈赋也叫排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骈赋全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句组成,句式整齐,辞***华丽,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很强,一般都比较短小。魏晋南北朝骈赋著名的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鲍照的《芜城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很强烈,名家辈出,佳作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