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去过云南哪些少数民族村寨,都有什么不同的风景民俗呢?
一、彝族村寨:
1、黑彝族的村寨进去你会看到牛头的标志,村民的衣服一黑色为主
2、石林的白彝族衣服是花白的,阿诗玛的衣服就是这个民族的代表
二、白族
白族的房子多以砖木、雕刻为主,照壁是他们特点之一。三方一照壁、四房五天井。
三、纳西族
纳西族的村子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三方一照壁、四房五天井傣族和纳西族的房子造型有点类似。
有哪些可以学习或了解少数民族的纪录片?
由著名导演田壮壮拍摄的《德拉姆》(2004),该片以马帮在滇藏之间茶马古道的行进为线索,展现了沿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信仰者的生命历程。影片厚重有力,透过多样的民族身份,看到的却是共通的人性与不容俯视的文化尊严。
2006年,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女导演杨蕊执导的纪录片《毕摩纪》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这部表现四川大凉山彝族传统信仰的影片,揭示了“毕摩”作为彝族人与神的沟通中介在当代所遭遇的种种困境,虽未大规模公映,却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好评。
2015年,另一部在院线上映并引发反响的民族题材类纪录片,是由萧寒、梁君健联合导演的《喜马拉雅天梯》。这部影片讲述了拉萨某登山学校培养的高山向导协助登山团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除了壮美的雪山风光和艰苦的登顶过程之外,年轻的藏族向导们也展现出对传统信仰的虔诚与对当代科技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2017年首映的《最后的沙漠守望者》将观众带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村,讲述世居此地的克里雅人的生活图景——他们深爱自己的家乡,却在生态日趋恶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思考未来的生存路径。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纪录片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而关于少数民族的一些电影题材,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少数民族的知识。
下面我根据我看过的资料内容,推荐几个。
一、纪录片
最近的,比较经典的少数民族纪录片,要从《行进中的中国光影》13集,专门讲述了少数民族电影故事,里面有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族语言,多彩的地域文化等等。
我感觉《中国少数民族》这部片子最全面,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成人知识增长。
第一集 康定情歌;第二集 美丽丹巴; 第三集 德格印经院;第四集 巴塘弦子。
这个也是一部很不错的了解少数民族的纪录片
二、少数民族电影资料
关注一下民族影像志,我在新疆呆过三年,新疆有好多民族类的纪录片,除了官方电视台制作的,还有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刘湘晨教授做的。我导师也是在新疆电视台工作多年,给我看过好多新疆题材纪录片[呲牙]
这方面的纪录片有很多,现在还喜欢看纪录片的人不多了,多少人都喜欢看商业性很强的***。
1:《我是中国的孩子》:目前有第一季和第二季,讲述了各民族孩子的真实成长故事。 跟随影片的镜头,不光可以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还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与文化。除了文化的传承,孩子的梦想是纪录片关注的另一主题。这些梦想显得那么“原生态”。摄制组通过4年时间,足迹遍布11个省,5个自治区,上百个村寨,逾30万公里的行程,才将这些第一手素材一一收入镜头。观众将更多从片中欣赏到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历经时间淘洗的民族风情,认识一群成长在中国各民族的孩子。
2:《百万农奴站起来》:拍摄于1959年,影片用大量血淋林的事实,揭露了西藏农奴制度的黑暗和罪恶。反映了中国人民***平息***农奴主叛乱之后,百万农奴从奴隶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动人情景。
3:《中国少数民族》:探索藏族、哈尼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羌族、土族、纳西族、布依族、侗族等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发展,生活等的。
4:《聆听中国》:是在音乐频道老领导郎昆总监的策划下,花费两年时间拍摄的一部文化纪录片,该片全程***用了4K***摄像机拍摄以及5.1环绕声收音,运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表述从“声音”的角度出发,在我国15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了一批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通过点滴的收集和真实的记录,让观众“聆听”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1]
“葫芦”是丽江东巴学校的年轻老师,他用东巴象形文字写下“[_a***_]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便开始了传统纳西文化的寻访之旅。耳聋的那都喇嘛目光如炬,一辈子守着玉峰寺的山茶花。86岁的宣科每天数着来访人数坚持守护着日渐荒然黯淡的大研纳西古乐会,并义务传承他终生崇敬的纳西古乐。和月圆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纳西族传统民歌,她想把“热美蹉”传给孩子们,却一直深陷无人愿学、无人能学的苦恼之中。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