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瑶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贺州瑶族服饰分为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类,其中过山瑶服饰以头饰区分就分为尖头、平头、包帕三类七种之多,像尖头就分为塔式、斜形、小尖头三种;平头有包锦、缠纱二种;包帕分为单帕、重帕;呈现出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特征。
服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州瑶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整个中国瑶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说说贺州瑶族服饰~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建国后,虽然瑶族服装汉化很快,但仍有部分支系瑶族的服装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贺州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衣襟的颈部至胸前亦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虽然不再蓄发盘髻,但仍有一些人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下着大裤脚长裤。
贺州瑶族服饰文化的变迁
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大多靠瑶歌、瑶绣来记载。
瑶绣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东汉《风俗通义》中就有瑶族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
过山瑶服饰
源于盘王的故事传说,瑶人将盘王印绣在服饰之上,穿戴在身上,一是感谢和牢记盘王的大恩大德,二是可耕管天下山岭,不纳粮税,免除徭役,不受欺负。三是妖魔鬼怪不得近身,保佑平安。
盘王印图案
瑶绣又称“五色绣”以黑色土布做底,红、黄、白、绿四色绣花线,反面挑花刺绣而成。瑶族女子的手艺细致又耐心,她们的手伴随着祖祖辈辈相传的故事与诗歌,用民族独有的色彩和符号描绘着和谐的图画。
富川瑶族博物馆绣品,展现了瑶人的生活
千百年来,瑶族里刺绣手艺精良的妇女总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她们一边歌唱着,一边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一针一线地"书写"在一件件美丽的绣品上,这里既有女人的爱与期待,也记录了瑶族的变迁...
贺州瑶族的服饰样式非常多,装束奇特,同一支系都会有不同的服饰,在国内少数民族中比较少见。
由于历史原因,贺州过山瑶从湖南、广东、桂北等地迁来,服饰五彩缤纷。
一般男子头扎平头,外用挑花瑶锦装饰,身穿黑色对襟唐装衫,下穿便裤,身上用多条挑花瑶锦装饰。
女子用白底黑格布包扎成平头,外饰枚红为基调的挑花瑶锦,,还有妇女的头是不准乱动的。她们身穿对襟无领短衣,扎腰带,穿长裤,裤脚挑花装饰。还有的身穿无领短衣,领口两边装饰大块挑花瑶锦。有的地方头饰用黑色单帕包扎,胸饰用银饰、彩珠、瑶锦装饰,上身穿黑色长衣,前短后长,后面折成三角尾形,以纪念盘瓠,下穿长裤,裤脚用大块瑶锦挑花装饰等等,总之瑶族服饰花样繁多颜色漂亮,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服饰已经简化了很多。
我国的瑶族服饰以精美著称,瑶族服饰不但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还体现了一个瑶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这个民族的审美主体内心炽热的情感。在贺州市生活的瑶族三大支系,不管是过山瑶、平地瑶还是土瑶,其服饰各有特点,而且变化多端。单是帽子,过山瑶就根据帽子的形状分出西山尖头、东山尖头、小尖头、平头瑶,可谓种类繁多。民族的才是永恒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管是在远古还是现代,只要有了传承,瑶族服饰这块民族瑰宝就能继续发光发热。
瑶族服饰有什么价值?具体体现在哪里?
瑶族支系众多,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裤瑶”等自称和他称。瑶族人精于织染、刺绣,服饰亦多种多样。
一种服饰形式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形态!
在制作工艺上: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点是五彩斑斓,这种效果的呈现运用了挑花、刺绣、蜡染等工艺,也正是这种长久不变的工序使这些工艺可以一直传承至今,为我们现在研究古代工艺提供了参考。
在刺绣的图案上:瑶绣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有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也有云霞水文和城堞齿轮等等,这些纹样中记录着瑶族先民们生活的环境、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印迹,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手法谱写出瑶族文化,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挖掘、探讨。
在服饰样式上也有其独特的寓意:比方说他们用的以龙纹和麦穗图案为主的“绣花袋”,其意是象征过上平安富裕、五谷丰登的生活;还有他们所穿的以动物图案为主的各式裙装,色彩绚丽,画中有画可同时作为孩子的襁褓,起到辟邪的作用,又称为“百宝裙”。
在民俗方面:瑶族女性从小开始便学习刺绣,待嫁时期更是会为自己绣全套的嫁妆,图案标新立异、服饰光彩照人,图案中往往有着自己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期望,而且瑶族刺绣基本不会送人,所以这些私密的服饰图案上更能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传承一种服饰并非只是单独对一种服装的保存,更是对服饰背后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