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乐》有谁能评论一下吗?
很不错的电视剧。
不知怎么回事,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以唐朝、汉朝、清朝、明朝为多。而反映宋朝的,除了带戏说味道的《包青天》外,真的好像没有。《清平乐》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宋朝,当然是指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繁华富庶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是一个被低估了的时代。特别是到了宋仁宗在位的时候,天下承平日久,天下太平,商业发达,酒楼林立,百姓安居乐业。
当然,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是文化的繁盛。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在这一时期依次登场,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有“似曾相似燕归来”的晏殊,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有“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苏子美,有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有号称贤相的韩琦、富弼,有开封府的包青天,有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有书法家蔡襄(君馍),有权相吕夷简……太多的能人,太多的牛人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的大剧。加之以后宫的争斗,使这部电视剧有了更多的精彩内容。
不说别的,只是看到昔日只是在课本中见到的名字变成了立体的人,就有一种观赏的冲动。
正午阳光是***业的“质量担当”,这部改编自***《孤城闭》的电视剧《清平乐》由正午阳光出品,制片人是曾执导《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欢乐颂》等热门电视剧的侯鸿亮,男女主角都是当红偶像。
这样的配置却未能延续《琅琊榜》等剧的热度和流量,开播不久,观众各种吐槽、纷纷弃剧。究其原因:
剧情节奏太慢了,温良恭俭让的女主曹皇后,仁孝礼义善的大宋皇帝官家,如此官配的CP,直到剧情将过大半,才熬出一段“黄昏恋”,无法满足嗑嗑CP以打发悠闲时光的吃瓜群众的“简单”要求。
而占据剧中官家最主要感情线的张妼晗,无论是与官家情缘的起因,还是她成为官家娘子后的所作所为,甚至是张妼晗的扮演者的形象,都没能说服观众官家为什么那么宠她,却让观众十分厌恶,纷纷弃剧,表示“待张妼晗下线了再来”。
《清平乐》以中国古代史上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北宋为背景,主要讲述宋朝在位时间最长、以“仁政”治天下的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从“狸猫换太子”到刘太后垂帘听政、庆历新政、宋夏和议、废后风波……《清平乐》为观众一个个讲述宋史大***,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司马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名人一一出场,是一次很好的回顾历史、重温古文化的机会。
《清平乐》没有沿用***《孤城闭》以讲述狗血俗套的不伦爱情为主来取悦吃瓜群众,可是不得不说,正午阳光还是很用心的,场景布置、服饰道具很精美,尊重历史,为我们展现和还原历史。相比《延禧攻略》等只谈情爱、流量取胜的古装剧,《清平乐》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喜欢这部剧,更喜欢文化空前繁荣,百姓安家乐业的宋仁宗时代。小时候仰慕开疆拓土有丰功伟绩的皇帝,后来觉得那荣耀的背后更多是一将成名万骨枯。这部剧更加让我喜欢宋仁宗的时代,文化思想能自由发展,上有士大夫名流仁德精致表率,下有百姓安家乐业经济发展。这就是个很好的时代,哪怕现在来看也都是有很值得学习地方,尤其文化方面。有一点与其他古装剧不同在于,很多古装剧无论后妃,宫中仆人甚至朝廷大臣有一股深入骨髓的奴颜婢膝,而这部剧让人体会到的是礼仪而不是谄媚,礼仪之外更多是宋臣外柔内刚的气节,这得益于宋仁宗的广开言路和仁。
范仲淹,苏轼,文彦博,韩琦,曾公亮,王安石,司马光,包拯,宋痒,富弼,欧阳修,狄青,种世衡…,政通人和,四海宴平,名臣辈出,光耀千年。以盛世之姿,却兵锋不足,西北狼吞,灵州城灭,山河抱恙。 每次读宋史,都想过去看一看,三千名,付与烟尘。万家巷,一片墟灰。笑谈风流处,当时明月。
真真的一部好剧,贵在呈现清明上河图下的宋,以往这种展现太少了,不谈学者,很多百姓只从电视剧上去追踪汉唐的盛世,清明的满汉,秦时明月民国离析,而谈宋只知靖康之耻精忠报国。
清明上河图只是图上观,而一部清平乐看活了清明上河图,更难得的是辩证哲学的上升到孤城闭,每个人的世界里都熙熙攘攘却始终不为人知!
歌舞升平之下一定有人为其负重前行。帝王如何宠妃如何良臣大儒出将又如何,历史的一页要有人走过,有走过的痕迹!守初心难做自己难,终究是守难守成,一人悲苦万民悦抵过了独善其身。
渭城的烟雨啊,城门缓缓开,城门缓缓闭,归矣。
清平乐是一个曲牌名,是清乐和平乐的合称。
清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乐府的相和曲,简单说就是歌伴舞。六朝时期变得清雅,唐代进入宫廷,成为教坊曲。五代和北宋时期的《清平乐》曲调比较婉转,大多吟唱爱情,例如南唐李后主写的:
离恨恰如春草,拂了一身还满。
表面上写的是自己和周后的爱情,实际是国家遭到强邻逼迫的恐惧和感伤。
这个强邻是北宋,天下不太平的时候,清平乐唱起来是那么凄凉。
李后主的惆怅没起啥作用,北宋很快灭亡了南唐,统一了半个中国。
清平有一层意思是清明和平的世界,或者说太平盛世,北宋经过三代皇帝励精图治,传到宋仁宗,宋仁宗时期的统治总体比较太平,除了和西夏打仗,税收高,小股农民起义比较多,军队扩招,出现财政赤字之外,其他没大毛病,所以算是清平世界,宋仁宗也被称为一代明君,加上他脾气好,怎么被大臣喷都骂不还口,还舍得发工资发***,所以得到强烈追捧,***喜欢。
那时候,大家喜欢用《清平乐》写歌词,例如宰相晏殊的:
别来春半~
晏殊还有一首《浣溪沙》:
《大唐荣耀》是否满足了你对***盛世的期待与想象?
对于***荣耀中是写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走向没落的时候,对于此,我记得全文中有一句话:誓死捍卫我***荣耀,这句话最打动我
***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众多的国家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者、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在长安完成了经济、文化、手工、乐舞、民族大融合,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盛世简介
***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七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唐朝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在历史长河中仍光彩闪烁的有为皇帝,更在 盛唐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同时,***经济文化璀璨夺目,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朝的繁盛
***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盛唐时期的中国,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惊叹。
当时的中国的强盛是十分明显的,美洲和非洲基本上还是属于“沉睡的大陆”(北非例外);欧洲正处于法兰克王国的草创时期,蛮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创伤还无法修复。亚洲被视为富庶的东方,由于***帝国的迅速崛起,对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国的长期战争,导致西亚与南亚都无法平静。只有中国在公元7世纪赢得了空前的统一,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荣耀》主要讲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安史之乱直到唐代宗登基的一段故事。
在《***荣耀》开始部分,玄宗击鼓,贵妃和舞这一幕,背后盛世宏大的宫殿、华丽多彩的服装等确实营造出了一种***盛世的景象。
但是晚年的玄宗,因为过于宠信杨贵妃和杨国忠等朝臣,造成朝廷内部暗流涌动、相互争斗的局面。
外部又宠信安禄山,被其花言巧语迷惑,一方面相信其忠诚;一方面还沉浸在自己所建立的“***盛世”里不可一世,认为安禄山不敢造反。正是这样给了安禄山可乘之机,以诛杀杨国忠为名,掀起了“安史之乱”,至此,唐朝由盛转衰。
都城长安陷落,玄宗不得已弃城而逃。
所以,《***荣耀》也算是满足了一部分我对***盛世的期待与想象,但是它主要描述的还是盛世之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