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战国时期到秦汉唐明都是血性十足,现在怎么说是礼仪之邦?
“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名族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礼仪。
这个礼仪之大,并不仅仅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待人接物之礼。在古代,它是一种大家普遍遵循的社会制度,是文明的代表。
远古时候人民愚昧,直到周朝,延续了八百年。这八百年来,对于哪种社会制度能增强国力,诸子百家不断提出各自的理念,并在各个诸侯国不断尝试。
思想的碰撞,让我们从早起的愚昧进入了文明的社会,摆脱了茹毛饮血,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都有了相应的价值观,而且远超于周边民族,比如在汉朝时,匈奴仍然是父死子继,包括父亲留下的财产和女人。
这个礼仪之邦,代表着的是我们华夏几千年以来的文明底蕴,证明我们华夏是目前世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发展史的文明,是我们几千年来文明领先的证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也只有我们中国能以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自称。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子曰 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题目中问到,中国从战国时期到秦汉唐明都是血性十足,为何现在说是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指的是讲就礼节和仪式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都血性十足也一点无可厚非,但中国几千年来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礼仪之国!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纪》中记载得出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那中国为什么会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直到今天,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经有了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江山错落 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简单举例礼仪中的一项——敬贤之礼
说到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 仁义满怀爱无疆
山川叠嶂 万千气象 孕一脉子孙炎黄
中国素以 “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血性十足的国家,讲礼重仪也是自古传承,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汉唐同样是“礼仪之邦”,这个词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血性、很文弱,而是中国特殊文明模式的解读。
“礼仪”一词,源自于周礼。
周王朝之前的华夏族,其实是比较“迷信”的,商王朝就是典型代表。那时的商王,不仅自诩“天命神授”,而且几乎在下所有决定前,比如是否该打仗、自己身体不舒服是出了什么问题等等,都会让专业人士(祭司)先行占卜。
但这并不能保证***的长治久安。商纣王为了平定东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后更是迁移了十余万百姓与东夷人混住。从长远来看,这一举动也许是正确的,但在客观上使得商王朝的国力空前虚弱;其后,在战俘与周武王的内外夹击之下,商王朝惨败而亡。
而周人本来也信神鬼,但在周王朝建立后,他们吸取殷商的灭亡教训,体会到了稳定人心对***安危的重要性。因此,周王朝统治者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作了大幅修正,创新性的提出了德”的重要性,认为“德”体现上天意志,“敬德”即“敬天”,因此他们推崇“敬德保民”。
按照上述出发点,周公旦对殷商及之前的礼乐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改造;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化的社会行为规范乃至制度体系,这就是后来孔子以及儒生们推崇的“礼乐文化”: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吗?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与当地的进入文明社会的早晩有关。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境內各部落进入文明社会的早晩不同,因而文化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南阳,处于中原地区和荆楚地区的交界,但南阳进入文明时代要比它以南地区更早得多,所以说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