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开始,我们的衣服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夏朝***由禅让制过渡到世袭制后,我国传统服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始的巫术崇拜过渡到以帝制为核心、以政治***为基础的章服制度。周时,服饰是“分贵贱、别等威”的礼制工具。在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礼制崩溃,服饰的变化有三:高级丝绸服装的用料分配阶级分明;色彩分正色与间色,正色为青赤黄黑白、代表高贵,间色为红、骝黄、浅青,象征卑贱;服饰结构为上衣下裳,裤子是不连裆的绔。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出现了满裆裤“裈”(kun)。汉朝确立了以冠和组绶区分等级地位的制度。服饰为深衣,袍袖由大袖(袂)和窄袖两种组成,衣裾有直裾和曲裾两种,曲裾袍襟向右长出一块60°的衽角。南北朝时期,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汉服与胡服相互碰撞结合,使得裤褶、半袖衫等在中原汉族地区流行。并对日后的唐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唐代的革带、襆头、漏胸式半臂、条纹裤、翻领袍衫、蹀躞带等,都是受到了胡服的影响。宋朝时期,服饰极尽保守、缠足陋习开始在民间流行。元代,民间多穿棉布衣裳。比肩、比甲这等坎肩和背心的初期形态诞生。明代,在衣袍胸背部加饰补子,文官用鸟纹,武官用兽纹。清朝取缔了传统的汉服冕服制度。***用女真族传统的马蹄袖和披领形式的袍服为朝服。普通百姓也多着长衫短褂。
这是个好问题。
古语有云: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所以,华夏衣冠对于中国人来说,承载着“文化认同”的特殊意义。
(我们知道“右衽”是文明的代表,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以“披头散发、左衽”来指代异族、蛮夷,因为孔子那个时候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就是这样的打扮。)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服装史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开始穿深衣、胡服——当然后者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策有关。下图为深衣:
一、夏商衣服
夏商,初步建立了冠服制度。
二、周朝衣服
周朝后期,冠服制度归到“礼治”的范畴。不同仪式必须穿不同的服饰,按照仪典、四季来选择纹饰、色彩和质地。
三、秦汉服饰
秦朝统一六国,***用全新的冠服制度,将袍服作为国家礼服。汉朝传承秦朝的传统,将袍服制度发扬光大。
四、魏晋服饰
魏晋时代,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大规模***用少数民族的特色,进一步深入了汉服的发展,呈现出了胡汉一家亲的美好景象。
五、***服饰